最近,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已離去,可是卻迎來“大火收汁”!持續高溫天氣來臨,小編整日被曬得不行,就想在空調房待上一整天。
可是,一天下來怎么都要出門的,今天小編早上開車去買菜時,只聽見“砰”的一聲,路上一哥們的車胎爆了,橡膠碎片直接飛出去十幾米,路過的女孩兒都嚇得叫出來了。
知名車評人韓路就曾在高速路上遇到過一次驚心動魄的爆胎事故,當時同樣正值8月盛夏,好在韓路比較沉著,雙手緊握方向盤,沒有匆忙剎車,維持住了車身姿態的平穩,人沒事兒,就是嚇了個半死。他后來在博客中表示:“如果你的爆胎已經開始失控,以上內容完全不適合您當時的狀態,建議這時候請放松全身,準備享受接下來的猛烈撞擊吧。”
其實韓路要說的是,爆胎非常危險,一旦完全失控,任何剎車、轉向的行為將失效。夏季爆胎頻發,被有些人稱為“爆胎季”,車友們對此要引起重視。
為什么夏季更容易出現爆胎?
發生爆胎就是因為氣溫過高?這只是一個重要因素。事實上,輪胎老化、過度磨損、超速超載、氣壓偏高或偏低等都可能導致爆胎。在這兒,小編先說下輪胎的結構,輪胎是由橡膠與骨架材料構成的,而橡膠的熱導性很差,當輪胎與地面摩擦,尤其是在高溫路面上,會使橡膠老化,對輪胎造成很大程度的磨損。在“火爐”城市的夏天,馬路溫度可達80度!
高溫也會導致鋼絲層的強度下降,一旦受損嚴重或不按規定駕駛,如超載、超速,爆胎的幾率就比較高了。
另一方面,胎壓過高是會導致爆胎,胎壓過低也會導致爆胎。很多車主會自作主張,夏季自行降低胎壓,導致輪胎缺氣。當長時間以低胎壓高速行駛,會造成輪胎來回的碾壓變形,從而造成輪胎溫度上升,甚至點燃,發生爆胎,這個要引起大家的重視。
那么,如何預防爆胎?
小編的建議是,夏天長途駕駛時最好讓愛車適當休息,讓輪胎自然降溫。注意,不要直接給輪胎澆冷水,由于熱脹冷縮,輪胎會出現變形,這就是典型的“好心辦壞事”。還有,如果氣溫達到35℃,跑高速時盡量避免急加速、急剎車,“暴力駕駛”會加劇輪胎磨損,加大輪胎所受的瞬時壓力。
另外,檢查輪胎是重中之重。不僅僅是把胎面花紋溝槽中的異物剔除,大家主要看是否出現了“鼓包”、胎壁劃傷、輪胎花紋磨損超過極限、簾布層氣泡等等,該換輪胎時果斷換。最后,大家還要注意選擇好行駛路線,盡量別去跑爛路,避開路上的溝溝坎坎。保持警惕的同時,大家也別過度緊張,汽車沒有你想的那么脆弱。
以后所有車都配TPMS
隨著爆胎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,此前國家出臺的《乘用車輪胎氣壓監測系統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》(GB26149-2017),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,所有在產乘用車開始實施強制安裝TPMS胎壓監測系統。也就是說,TPMS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將從2018年的40%快速提升至100%,以后說不定都沒有胎壓計的市場了。
應該說,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,節奏也比較快。咱們一方面借鑒了海外國家的成功經驗,有研究表明,美國每年有26萬的交通事故來自于輪胎氣壓低或滲漏造成,并且每年75%的輪胎故障也是由于輪胎滲漏或充氣不足引起的。而美國從2007年強制執行FVSS138法案,輪胎引發的事故大大減少。
另一方面,公開資料顯示,我國高速公路46%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輪胎發生故障引起,其中爆胎一項就占事故總量的70%。咱們的政策主要參考歐美,比美國更嚴格,這對于廣大車主來說,其實是一件大好事。
小編結語
一旦出現爆胎,那絕不是鬧著玩兒的,所以大家要未雨綢繆,謹慎駕駛,做好關于輪胎的養護工作,換防爆胎也未嘗不可。天氣炎熱,有些要進行戶外作業的車友注意防暑納涼,小編將持續分享更多用車小知識。